正在加载中

防窃,止盗,保密刻不容缓

2023-03-11 15:02:52 王雨墨

不能忽视!机密会议的机密管理应按此方式进行。

涉密会议是指机构、单位就涉及国家秘密的课题、内容或者文件召开的会议。做好机要会议的保密管理工作,是机关、部门保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为加强涉密会议的保密管理,《保密法》第三十一条和《保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明确了涉密会议组织者的保密责任和业务要求。另一方面,相关泄密事件仍在时有发生,再次提醒我们需要直面机要会议密管中隐藏的隐患。

行政工作疏忽,机密会议外泄

一、打击涉密经营者

根据《保密办法》法规规定,涉密会议相关涉密载体应当妥善保管,并保证其安全性,防止已知范围以外的人员进入。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部分地区和部门对保密工作重视不够,保密制度执行不严,存在涉密载体“消失”的情况。

案例一:因设施管理不善,机密个人电脑被盗。在绝密单位会议期间,包含绝密文件的绝密笔记本被盗。调查显示,一名单位工作人员在分手时忘记将一台机密笔记本电脑放在保险箱里,结果被偷走了。经有关部门彻查,笔记本电脑被追回。事发后,有关部门对单位直接负责、负责指导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

二、会议资料发放

《保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按照涉密会议内容限制参加范围。因此,机密会议文件和资料的分发应严格限于会议计划中指定的人员。但也有单位人员认为,只要是与会者,就是会议机密资料分发的接受者,导致其对国家秘密的了解被非法扩大。

案例二:理事会成员索要资料,不按规定泄密。为传达高层会议精神,某部门决定召开工作会议,审议有关机密文件。根据会议要求,只有正式参会者才能收到研究文件,会议官员不在分发范围内。但会议期间,会议工作人员郭某向徐档案管理员索要上述文件,徐某同情地答应了他的要求。郭后来将该文件泄露给他人,并多次转发,导致泄密。事发后,相关部门对郭某给予缓刑和行政处罚,对许某给予严重的行政处分。

三、会后保密管理

会议结束时的保密控制也不容忽视,与会议有关的机密媒体应按照国家保密规定进行管理,参会人员不得擅自持有。在一些违法案件中,由于保密会议组织者个人保密义务意识淡薄、保密义务知识匮乏、工作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保密会议后的文件资料难以管理。经常发生。

案例三:会议结束文件未归还,文件被盗,被处罚。秘密组织高层孙某参加秘密会议,要求他“会后带回家”秘密会议资料。孙某未按要求归还材料,将其带回酒店存放在储物柜中。孙某外出时,机密会议资料和私人物品被盗,多次搜查无果。事发后,孙某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国家机密无小事,规范管理刻不容缓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涉密会议的实际运作与制度规范还存在较大差距。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涉密会议活动场所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涉及的服务人员更加复杂,技术保障难度加大。为防止涉密会议成为“泄密渠道”,切实保护国家秘密安全,机关、单位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对涉密会议的管理:

1.明确保密义务。各机构、部门要按照“谁主持、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机要会议的操作责任。尤其是主办方应向主办方提出明确要求,落实保密控制措施,提供安全保密的环境、设施设备,对工作人员进行保密培训,明确责任。

2.规范保密管理。会议期间,主办方要对参会人员进行专项保密教育,强调保密纪律要求,确保会场保密,对会场外的可疑无线电信号进行监测,并对文件资料的分发进行跟踪和保密检查。会议现场。会后要督促文件材料的清理、归集和处置,机要设备的归集。

3.严格的保密审查。同时,各机关、部门要严格审查涉密会议新闻报道的保密情况。会议参会人员接受采访须经批准,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不得泄露、报道会议信息,防止消息走漏。


探逊科技反窃听


400-806-9611

周一至周日 9:00-18:00(仅收市话费)

售后服务